通草屬利水滲濕藥中的利水通淋藥。
通草為五加科灌木植物通脫木的根髓,主產(chǎn)于廣西、貴州、四川、湖南、臺灣等地。秋季采收,截成段,趁鮮時取出莖髓,理直,曬干。切段入藥,表面掛上一層朱砂粉的叫朱通草,生用。
【處方用名】
通草、白通草、大通草、方通草、絲通草。
【性味歸經(jīng)】
甘、淡,微寒。歸肺、胃經(jīng)。
【功效主治】
本品氣味俱薄,淡滲清降,能引熱下行從小便排出,通氣上達而行乳汁。故有清熱利水、通乳之功。
1、清熱利水:用于濕熱內(nèi)蘊,小便短赤,淋瀝澀痛等證。用于濕熱小便短赤,常配薏苡仁、白蔻仁、杏仁、滑石等同用。若一般熱淋,小便不利,淋瀝澀痛,可配木通、白茅根、車前子等同用。
2、通乳:用于產(chǎn)后乳汁不下或不多。常配王不留行、穿山甲等同用。或與豬蹄燉服。
【用量用法】
2~5克,煎服。
【使用注意】
氣陰兩虛,內(nèi)無濕熱及孕婦忌用。
【藥效比較】
木通、通草二藥均有清利濕熱及通乳作用,都可治療濕熱、小便短赤、淋瀝澀痛、乳汁不下等證。然木通通上清心之火,下泄小腸之熱,使?jié)駸釓男”闩懦觯⒛芡ń?jīng);通草兼能清肺熱,但降泄力較緩。
【參考資料】
《日華子本草》:“明目、退熱、催生,下胞,下乳。”
《本草綱目》:“通草,色白而氣寒,味淡而體輕,故入太陰肺經(jīng),引熱下降而利小便,入陽明胃經(jīng),通氣上達而下乳汁。”
《本草正義》:“性與木通相似,但無其苦,則降泄之力緩而無峻厲之弊,雖能通利,不甚傷陰,濕熱不甚者宜之。”
藥物成分:含糖醛酸、脂肪、蛋白質(zhì)及多種糖類。
藥理:有利尿及促進乳汁分泌的作用。
(內(nèi)容摘自楊永良主編的《中藥學》教材)
通草藥性歌訣(陰竅澀而不利,水腫閉而不行。澀閉兩俱立驗,因有通草之名。 )
版權聲明:本文來自互聯(lián)網(wǎng)整理發(fā)布,如有侵權,聯(lián)系刪除
原文鏈接:http://m.freetextsend.comhttp://m.freetextsend.com/tiyuzhishi/21055.html